不做PPT,麻煩就消失了嗎?
文丨蒲凡
來源丨投中網
(相關資料圖)
最近幾天,網上流傳著“劉強東對PPT的怨念”?;镜墓8攀菛|哥在年底的某次內部會議上大動肝火,直接用“騙子”這種粗話將“PPT”和京東內部出現(xiàn)的低效問題綁定在一起,然后拿下了以“善做PPT聞名遐邇”的某高層。這個霹靂手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話題通過熱搜傳播進一步延伸到聲討PPT對職場環(huán)境的荼毒,主要觀點犀利地認為“PPT”的核心功能已經變成了“報告文學”的載體,定性“制作PPT”這個行為充滿了自上而下的馴化意味。
但不做PPT,麻煩就消失了嗎?我向身邊那些看上去飽受PPT折磨的大廠員工、FA從業(yè)者們拋出了這個問題,得到的幾乎都是態(tài)度曖昧的答案。
有人抱怨它的存在,但也意識到這是和“大領導”們僅有的直接對話機會。有人認為做PPT是“躍上高階職場”的鮮明標志,他的印象里部門領導幾乎每天都在提出數(shù)據(jù)需求,用來支撐下一次會議的敘述邏輯。在很多行業(yè)交流群里,人們仍然興奮地轉發(fā)著方案模板庫,如果壓縮包的文件名標注著“藍標”“奧美”“環(huán)時”會更受群友們的歡迎。一些新媒體創(chuàng)業(yè)者們敏銳地洞察到了這個“需求”,加以改造成“關注免費領取素材庫”作為引流手段,以此吸引來的新增流量普遍能保持著不錯的打開率。
只有字節(jié)系的員工們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了反感,他們中絕大部分聲稱只在對接客戶的時候才有可能用到PPT。即使需要匯報的對象是時間有限的領導,他們的首選仍然是飛書,其次是“word文檔”,理由是“方便”“更能說得明白”。一部分員工甚至對于這個習慣感到自豪:“比字節(jié)老的(公司)都做PPT,比字節(jié)年輕的(公司)都學字節(jié)”。
不過我對這種自豪持“保留態(tài)度”。畢竟在劉強東抱怨PPT“漂亮卻低效”“只會說好聽卻空泛的漂亮詞”之前,張一鳴可是最著名的“黑話反對者”,其事跡不需要追溯太遠。就在一年半之前的字節(jié)跳動9周年年會上,張一鳴摘抄了那段著名的字節(jié)會議材料,把“賦能、鏈路、賽道、閉環(huán)”單拎出來諷刺部分員工擁有“理性的自負”,認為“過度地使用概念,其實是無助于理解”——結合著時間線來看,這似乎更能說明很多被認為是PPT帶來的問題,其實和“工具無關”。
大廠還戒不掉PPT
請大廠員工們吐槽PPT并不是什么諱莫如深的話題,因為有很多大廠高層就是公開的“PPT反對者”,比如張小龍就曾經在騰訊微博上轉發(fā)過一條頗具洋蔥味十足的“反PPT”新聞:
說是瑞士的一個反PPT組織APPP(Anti-PowerPoint Party)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全瑞士410萬上班族里有11%的人每周至少要聽2次PPT演講——他們假設其中有85%的人會在聽PPT演講的過程中“摸魚”,推算出“PPT每年給瑞士經濟造成了25億美元(約人民幣170億元)的損失”——張小龍雖然糾結了一下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但還是配上了態(tài)度鮮明的文案“不寫,并且不讓別人寫PPT很久了”。
很多大廠也樂于把“PPT改革”包裝成一次品牌傳播。以亞馬遜為主角的管理學文章里,總是會提到CEO貝索斯要求員工“今后盡量不要再用PPT”,而是用“six pages”(六頁以內的敘述性文檔)闡述內容。元氣森林、理想汽車這類主打年輕氣質的企業(yè),喜歡把“不用寫PPT”寫進招聘JD的福利一欄里。前兩年阿里巴巴孵化“語雀”的時候,傳聞給媒體約稿方向基本都是“大廠苦PPT久矣”的路線,以至于現(xiàn)在用百度搜索“語雀”的時候會看到有一個場景被反復提及:
一名未透露具體職級、團隊規(guī)模為20人的阿里業(yè)務主管表示,自己今年只做過1次PPT,也不要求下屬用PPT匯報,整體效率有了明顯提升,“周會能夠在半個小時內開完?!?/p>
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廠員工們能夠隨意地站在PPT的對立面。更多人的實際感受是:PPT的數(shù)量在變少,但PPT的份量卻在變高。
于彤就對這個趨勢感觸頗深。入職的前幾個月,他投入在PPT制作上的工作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百度,每個業(yè)務部門都配置有供應商。很多時候,所謂的“做PPT”實際上指代的就是轉發(fā)工作群的聊天記錄和設置DDL,排版、設計、基礎數(shù)據(jù)整理都交給供應商進行。但于彤很快發(fā)現(xiàn)這個模式并不是單純?yōu)榱恕肮?jié)約生產力”,而是組織層級龐大后的一次必要基建:“百度有很多上萬人的業(yè)務部門,我們和VP每兩周才能在會上見到幾分鐘,除了聽PPT匯報,他很難有好的辦法知道大家都在干嘛?!?/p>
這讓于彤不得不經常放棄這個公司“福利”,選擇自己動手。他根據(jù)同事們遇到的“坑”總結出來的經驗是,隨著公司的發(fā)展,領導們會越來越依賴PPT來衡量工作的投入程度,而“供應商很難真正地去深入了解業(yè)務,商業(yè)模式決定了他們會優(yōu)先對呈現(xiàn)效果負責,什么好聽說什么?!?/p>
聯(lián)想的員工們有相同的判斷。雖然他們平級之間已經習慣用飛書來進行溝通,但管理者們仍然認為PPT更有邏輯、更有表現(xiàn)力,“不搞(PPT)老板就不想聽匯報,他會覺得你沒整理好思路就來找他開會,浪費他時間”。
而且老聯(lián)想人都對他們的PPT能力充滿自信,底氣來自于一套備受業(yè)內推崇的“復盤模板”,據(jù)說熟練掌握之后任何項目(算上頭尾)都可以在10頁之內講完。用百度檢索“聯(lián)想+復盤”能夠找到了超過34萬個頁面來佐證這個說法,而且很多小編在詳細介紹“聯(lián)想式”復盤4步法的時候,還熱衷于在標題里補充描述“學習預期”。最常見的話術是“創(chuàng)業(yè)教父柳傳志成功的秘訣”“會復盤,才會翻盤”。
于是在聯(lián)想內部,“做PPT”成為了一件規(guī)格很高的儀式,“做PPT意味著匯報層級到了CMO”。崔文對這個變化的優(yōu)缺點有清晰的認知:員工們擁有了一個“和決策者做信息溝通并幫助他快速理解眼下的選項且做出決斷的有效工具”,代價是決策者們的“焦慮”和“猶豫”也能毫無保留地反向傳輸。PPT的制作周期也相應越來越多地按照如下比例展開:文案定稿1天,排版調整占用4天。“久而久之我潛意識里會覺得(領導)不是真的想要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方案,只是想要個好看的作業(yè)。”
微博員工們對今年年初的“PPT風暴”記憶猶新,那段時間他們每周都有匯報任務。為了跟上這個節(jié)奏,他們每周還需要額外再拿出三個工作日制作一份及格線以上的PPT?!暗搅酥苣┚蜁袕娏业目仗摳校X得自己這幾天除了填數(shù)據(jù)、填數(shù)據(jù)之外啥都沒干?!?/p>
但鮮有人八卦工作節(jié)奏劇變的原因,人們都心照不宣地將“變化”和“優(yōu)化”聯(lián)系在一起,默認“各個部門正在努力向上證明自己有留存的價值”。這個猜測在2月份得到了確認,為了回應脈脈上“微博正在大面積裁員”的匿名爆料,管理層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給出了關于“現(xiàn)狀”的官方解釋:“公司年初對業(yè)務進行盤點,為加強優(yōu)勢領域和業(yè)務聚焦,對部分組織進行調整,以促進高效協(xié)同和組織活力?!?/p>
“那么會卷嗎?”我產生了新的疑惑。因為善做PPT而走了職場捷徑的案例在幾年前的福報時代不勝枚舉。2018年新東方年會的一首歌被認為“吐槽到了點子上”,網友們高亮的歌詞包括“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問他成績如何,他從來都不直說,掏出PPT一頓胡扯”。我疑心PPT功能定位的改變可能會讓這段黑歷史“情景再現(xiàn)”。
“也不會,項目做出門道就會發(fā)現(xiàn)人家不在乎你有沒有表現(xiàn)形式上的創(chuàng)意,PPT做常規(guī)呈現(xiàn)就好了?!贝尬挠昧艘粋€詞組來形容他們追求的整體風格,“我們內部ppt都挺丑挺實在的?!?/p>
FA思考著方法論
其實大廠員工們在PPT上感受到的弊端已經有過很精煉的總結。亞馬遜高管杰夫·霍爾頓,在貝索斯發(fā)郵件“禁用PPT”之后就曾經給出了很具體的解釋,他認為PPT掩蓋了思想,抹平了輕重關系,弱化了觀點間的內部關聯(lián),“幻燈片不能充分反映現(xiàn)實中的溝通機制,很容易把一些隱藏在重要觀點背后的內容遺漏了。這樣就不能全面表達你的思想。”
但對于FA從業(yè)者來說,他們的體會恰恰相反——雖然沒人限制BP必須以什么樣的格式展示,但他們的主要讀者,也就是投資人們在每份BP上投入的閱讀時間通常只有3分鐘,而且越來越習慣使用手機屏幕——在這個前提下,他們很難像字節(jié)員工那樣預設對方必然對投入時間成本,灑脫地用一篇“2000字的文檔”去詳細地介紹項目,字大、圖片清晰、重點明確的PPT在效率上無可替代。
一位資深FA從業(yè)者向我分享了他的核心方法論:“很多人寫PPT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想把PPT寫好,實際上需要沉浸在別人的世界里?!睘榱藢崿F(xiàn)這個目標,他需要把PPT當做一門“學問”去研究,學習麥肯錫“金字塔原理”等經典寫作技巧,進而又對“寫PPT”這個行為有了超越“職業(yè)”之外的感悟:“寫PPT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思維訓練,能夠幫助自己把一個問題想得更清楚,區(qū)分主次、有詳有略。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么PPT寫得比較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晉升,他們總是能更好地完成信息傳遞?!?/p>
我問:“那么修煉到您這個階段,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學會操作3年就夠了。”他表示,“但中高級的決策者們更注重內容,也就是更看重你分析問題的能力,不用做得有設計感,而是簡練直白地表達。想要真正學會這個,可能要10到20年的修煉。”
我追問:“但如果追求PPT簡潔的話,是不是說明講PPT比寫PPT更重要?”
他稍微思考了幾秒鐘:“應該還是‘寫’重要,畢竟PPT內容是提煉講述的主心骨,一份好的BP總不可能內容上往東走,講述者的表達卻往西走吧?況且打動投資人的肯定也不是嘴上的吹牛,還是要靠一些扎扎實實的數(shù)據(jù),耐得住投資人各種角度的思考。這些都需要落在文本邏輯上?!?/p>
余齊很認可這個觀點。他回憶了從業(yè)幾年以來的經歷,認為自己最能獲得成就感的工作瞬間,就是銷售們將客戶在服務群里的“感謝”分享到朋友圈里。他是某創(chuàng)投服務平臺上的分析師,是資本寒冬大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投圈里誕生的新職業(yè)之一,角色介于FA和投前咨詢之間,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采訪付費增值服務的客戶,然后對他們的商業(yè)計劃書提出修改意見。極少數(shù)情況下,他只需要給每一頁批注少許修改意見,更常見的情景是,他需要在聽完客戶們“絮絮叨叨”“缺乏訓練”的“模擬路演”之后重新設計一套表達邏輯。
(這幾條建議是每次意見反饋的標配)
為了向我具體說明客戶們“致謝”的原因,他給我看了一張銷售最近分享的群聊截圖,對話發(fā)生于上周某個工作日的晚上9點。客戶表示“看到意見之后醍醐灌頂”“終于找到辦法把BP里的三個相對散的能力,在一個界面中實現(xiàn)了”“果然還得是你們的專業(yè)指導。”
“表達能力是這一屆創(chuàng)業(yè)者的稀缺資源。”余齊覺得現(xiàn)在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讓他的職業(yè),包括“捋PPT邏輯”這項工作技能變得非常重要,“硬科技領域很難想出差異化的故事,他們項目的核心信息比如性能、產能,都是能扎扎實實量化成數(shù)據(jù)擺在那里的。技術出身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很少有能力深入淺出地把這些數(shù)據(jù)翻譯成大白話?!?/p>
資深FA從業(yè)者則對現(xiàn)狀感到更加從容:“(硬科技偏多)很難說這一定就是好事或者壞事。對于FA來說,發(fā)揮空間大很可能意味著難度大,發(fā)揮空間小很可能意味著難度小。最終的關鍵還是在盡可能增加商業(yè)路徑吸引力的前提下,保證它是可執(zhí)行的。”
尋找自己的PPT
我?guī)е鴸|哥的怨念和超過10位朋友深入討論了PPT,也嘗試著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自己的答案。因為我發(fā)現(xiàn)基本所有人都將PPT定位成生產工具,而我卻曾經將PPT定位成最終產品。
那是2018年,受到賈躍亭、羅永浩的啟發(fā),我策劃過一檔類似于《暴走大事件》的惡搞視頻欄目,設定每周發(fā)布一款號稱能解決當下“最熱議話題”的概念產品。前兩期預設的內容分別是實現(xiàn)在評論區(qū)高效控評的“圣母鍵盤”,和解決霧霾問題的廉價版方案“空氣新零售”。
為了將嘲諷意味拉滿,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像素級地復刻樂視、錘子科技發(fā)布會風格上,還租下過一個電影院包間準備用來模擬PPT演講環(huán)境。
當然了,后來因為很多復雜的原因,整體策劃并沒有成型。用來嘲諷“空氣概念創(chuàng)業(yè)”的PPT真的成為了一團“空氣”,只能留在我電腦硬盤的角落。
但似乎我從來沒有把這段經歷理解成失敗?,F(xiàn)在想想,這大概率就是這兩份PPT的功勞。畢竟你看我能這么輕易地回憶起當時的情緒、洞察、邏輯。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這不就是最廉價最簡單的賽博化身嗎?
*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關鍵詞: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yè)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hnge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海兴县| 晋江市| 鄱阳县| 梓潼县| 新巴尔虎右旗| 陈巴尔虎旗| 靖江市| 榕江县| 兴城市| 泸溪县| 北辰区| 焦作市| 宕昌县| 赣榆县| 虞城县| 无锡市| 宜黄县| 贵港市| 大冶市| 徐州市| 凉山| 紫阳县| 彭山县| 泰兴市| 万源市| 天津市| 壤塘县| 黄陵县| 建宁县| 葫芦岛市| 二连浩特市| 多伦县| 礼泉县| 诸暨市| 崇州市| 灵石县| 长沙市| 海原县| 清河县| 七台河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