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
公眾科學素質是戰(zhàn)勝疫情的重要力量
世界工程組織聯(lián)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而這有賴于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于事實去做科學判斷。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辯論、決策,這也是科學素質重要的評價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說。
專家表示,疫情期間,中國14億公眾自覺戴起口罩,這是建立在公眾科學素質之上的文明共識和自覺行動,科學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前所未有體現(xiàn)。
中國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稱,在應對重大風險與挑戰(zhàn),以及推動后疫情經濟發(fā)展方面,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日益彰顯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疫情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次全民科普大教育。全社會尊重科學、相信科學、運用科學,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理解科學理性的社會心態(tài),為有效防控疫情奠定了社會基礎。”
據悉,“十三五”期間,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由2015年的6.2%提升到2020年的10%以上,大大縮小了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不過,龔克認為,“10%科學素質率也是非常低的,并不是非常高的水平。”
蒲慕明直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并不是所有公眾都有科學素質,很多誤解和謠言在模糊真相。
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李·格拉肖稱,美國有相當大一部分民眾表示不相信新冠疫苗、不相信氣候變化。“我們周圍有很多偽科學,比如占星術、算卦等,這反映了大眾其實還沒有真正接受科學的作用,沒有接受基于科學事實這一理念。”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理查德·羅伯茨直言,美國這次應對疫情不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科學家被“拋棄到了角落”。
科學家要參與科學教育和科學傳播
如何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讓公眾更加信任科學?
專家表示,首先要讓公眾意識到科學的重要。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認為,必須告訴大眾還有很多問題有賴科學去解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堅原稱,疫情之下,科學是唯一賴以生存的武器。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持有同樣觀念,他說:“如果不相信科學,可能會迎來很多災難。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教育大眾‘什么是科學’,還應該告知大眾科學能驅動社會進步??茖W不僅是知識,如果能正確運用科學,就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
在傳播科學事實過程中,科學家扮演重要角色。蒲慕明表示,公眾不信任科學和科學家是因為科學家與大眾溝通不足,沒有告訴大眾自己在追求什么,沒有告訴大眾自己的追求中什么是對社會有利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也表示:“很多年輕人正在試圖積累科學信息和知識,如果科學家不到現(xiàn)場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術、科學知識,他們的拼圖中就會缺掉一塊。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告訴他們科學非常美妙,科學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好。”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纮強調,作為一個合格的科學家,應該有能力把復雜東西講清楚。
懷進鵬認為,科學教育和科學傳播是公眾理解科學的根本途徑,“科技共同體有責任向公眾傳播科學”。提到科學傳播,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建議多講述讓公眾容易聽懂的科學故事,比如科學幫助我們消滅脊髓灰質炎,戰(zhàn)勝天花,延長了人類壽命。
媒體被看作是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專家指出,要加強媒體和科學界合作。阿龍·切哈諾沃表示,要善于利用社交媒體傳播引導大眾相信科學是可信賴的。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特別顧問沖村憲樹稱:“應對全球規(guī)模性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共同智慧,需要大幅提高世界人民的科學素質。”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yè)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hnge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lián)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星子县| 安远县| 永康市| 增城市| 岳普湖县| 邳州市| 松滋市| 承德县| 墨玉县| 永福县| 右玉县| 内江市| 文水县| 石河子市| 浦东新区| 微山县| 南丰县| 新蔡县| 仁布县| 师宗县| 惠来县| 莱西市| 锡林郭勒盟| 潮安县| 齐齐哈尔市| 神池县| 湟源县| 武平县| 波密县| 宜阳县| 海淀区| 无棣县| 咸阳市| 凤城市| 岑巩县| 元朗区| 洪洞县| 东乌珠穆沁旗| 蕲春县| 博白县| 刚察县|